现代解析
这首残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士世界,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前两句用"深城红尘"和"云岩桧老"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繁华喧嚣的都市,一边是云雾缭绕的古老松柏。诗人似乎在问:世俗的纷扰怎能侵染这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桧老"二字特别传神,既写出古树的苍劲,又暗喻修行者的道骨仙风。
中间"兴废一掬清泉"最见巧思。把历史兴衰比作一捧清泉,既写出看透世事的淡然,又用"酌古"这个动作,把抽象的历史变得可饮可酌。这个意象既空灵又实在,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古人对话的意境。
结尾处"沈寂徘徊觅句"的描写很有画面感,诗人在寂静中寻找灵感,而远处的市声隐约可闻。这种"闹中取静"的写法,恰恰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一个"听"字用得极妙,不是刻意回避尘世,而是让喧嚣成为笔下的诗意。
全诗虽然残缺,但通过"红尘-云岩""清泉-市声"这几组对比,成功塑造出一个既超然物外又不完全隔绝人间的隐者形象。诗人把历史兴衰、自然永恒与个人感悟融为一体,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开阔的意境。
李申子
李申子,字思齐,临邛(今四川邛崃)人。理宗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曾游北岩。事见《金石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