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蔷薇
娟娟篱头花,白白间绿叶。
明光裁贩裤,不掩游子屧。
馀春背人去,乞与弄芳蝶。
感我万古心,离离不相接。
我行田野间,落魄何所挟。
犹能自撑拄,使气学汉侠。
悠然芳草畔,见此衣逐妾。
罗帷未生梦,粉面反成怯。
幽香薰倒人,山麝火初熁。
长亭或相思,如见玉蹀躞。
明光裁贩裤,不掩游子屧。
馀春背人去,乞与弄芳蝶。
感我万古心,离离不相接。
我行田野间,落魄何所挟。
犹能自撑拄,使气学汉侠。
悠然芳草畔,见此衣逐妾。
罗帷未生梦,粉面反成怯。
幽香薰倒人,山麝火初熁。
长亭或相思,如见玉蹀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野蔷薇在田野间自由生长的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漂泊人生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野蔷薇的鲜活形象(前八句) 诗人用"娟娟"形容蔷薇的娇美,用"白白"描绘花瓣与绿叶相映的清新。特别有趣的是把蔷薇比作"裁贩裤"——就像小贩裁剪的粗布裤一样质朴,却掩不住旅人木屐的足迹。这里用生活化的比喻,展现了野蔷薇不娇贵却充满生命力的特质。
2. 游子的自我写照(中间六句) 诗人行走在田野间,虽然落魄但依然保持骨气,像汉代侠客般倔强。这里用"撑拄"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人在困境中硬撑的姿态。突然遇见盛开的野蔷薇,却像看见被遗弃的妾室,暗示美好事物与漂泊者相似的孤独命运。
3. 香气的魔力(最后六句) 野蔷薇的幽香浓烈得几乎把人熏倒,就像麝香被火烘烤散发浓烈气息。诗人想象在长亭思念时,这香气会让人想起女子摇曳的玉佩——用嗅觉记忆勾连起漂泊中的温柔念想。
全诗妙在将三种元素自然融合: - 野蔷薇既是实在的景物,又是人生际遇的隐喻 - 游侠的硬气与花香柔情形成有趣反差 - "香气"成为贯穿全篇的灵魂,从实际嗅觉升华为情感记忆
诗人用市井比喻(裁贩裤)、武侠元素(汉侠)、闺阁意象(罗帷粉面)等不同风格的词汇,既写出了野蔷薇的野性美,又寄托了自己浪迹天涯却保持尊严的人生态度。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