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级官员(尚子正理问)被派往地方任职的场景,充满了赞美和期许之情。
前两句说:宰相把这位官员派到地方管理各州,特意选用了有学问的儒生担任这个司法官职。这里突出了官员的学识背景和朝廷对他的重视。
中间四句是夸赞:这位官员名声很好,工作地点靠近中央机构,待遇优厚。南方政事平稳,让他有闲暇时间,西山秋高气爽,环境宜人。通过描写工作环境的优越,暗示官员能力出众,治理有方。
最后两句是温馨嘱托:工作之余如果路过著名的滕王阁,麻烦你在阁上题首诗。这既展现了文人雅趣,又暗含"留下政绩美名"的祝福。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能臣外放"的画卷:朝廷重用贤才,官员德才兼备,地方治理井井有条,充满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最打动人的是结尾那个"题诗"的小请求,把严肃的官场事务升华成了风雅的朋友之约。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