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徐孺子墓
汉道日隤颓,皇纲弛难收。
群小握机要,李杜堕奸谋。
耿耿徐夫子,端居识其由。
饬躬事温清,敛志遵园邱。
秉操莹不磨,浮荣安足尤。
生刍致踰元,下榻望弥修。
可否夷惠间,溷世扬清流。
嗟余远行役,飘摇入南州。
凄其枳棘丛,断碣标荒陬。
芳踪随化灭,高风邈难求。
千秋徒景切,驱马重迟留。
群小握机要,李杜堕奸谋。
耿耿徐夫子,端居识其由。
饬躬事温清,敛志遵园邱。
秉操莹不磨,浮荣安足尤。
生刍致踰元,下榻望弥修。
可否夷惠间,溷世扬清流。
嗟余远行役,飘摇入南州。
凄其枳棘丛,断碣标荒陬。
芳踪随化灭,高风邈难求。
千秋徒景切,驱马重迟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东汉名士徐孺子的高尚品格,来对比当时腐败的政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清廉正直之士的敬仰。
前四句写东汉末年朝纲败坏,奸臣当道,忠良之士(李杜指李固、杜乔)遭陷害。这里用"隤颓""弛难收"等词形象描绘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中间八句集中赞美徐孺子的品格。他虽身处乱世却保持清醒,不追求功名利禄("浮荣安足尤"),过着清贫但高尚的生活("生刍致踰元"指用干草祭祀也能胜过贵重祭品)。"可否夷惠间"说他兼具伯夷的清廉和柳下惠的仁德。
后六句写作者路过徐孺子墓时的感慨。用"凄其枳棘丛"描写荒凉的墓地环境,与徐孺子"高风"形成对比。最后"千秋徒景切"表达了对先贤的深切追慕,即使时隔千年,仍让人驻足缅怀。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赞美了徐孺子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也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善用对比手法(如"浮荣"与"秉操"、"荒陬"与"高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