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彦达

浮荣过眼风脱叶,鸳行无复清梦接。
柴门昼闭雀可罗,寒日晖晖弄疏樾。
已种芳兰滋九畹,更遣胎仙舞三叠。
李侯壮志亦可人,举目万里欲横绝。
醉眼时看石棱紫,吟鬓半作霜棘折。
方今圣主躬俭勤,奏赋不须誇羽猎。
中兴盛事要磨崖,老于⑴文字谁踰结。
愿君勉力上扶摇,渺渺云海出飞楫。
莫随铩翮卧穷巷,漫学啼螀吊寒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看淡名利、安于清贫的隐士形象,同时鼓励友人积极进取,不要消沉。

前四句写隐士生活:诗人把虚荣比作被风吹落的树叶,转眼即逝。曾经在朝廷任职("鸳行"指官员行列)的美好回忆已不复存在。如今住在简陋的柴门内,门前冷清得可以张网捕雀,只有冬日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影洒落。

中间六句写隐士的志趣:种植大片兰花("九畹"是夸张说法),欣赏鹤舞("胎仙"指鹤)。提到友人李侯("彦达")虽然壮志凌云,但现实困顿,醉眼看山石都成了紫色,鬓发也因忧愁而斑白如霜。

后六句是劝勉:如今天子提倡节俭,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赋来歌颂狩猎。国家中兴需要人才,诗人鼓励友人要像大鹏展翅高飞("扶摇"指旋风),不要像折翅的鸟躲在穷巷哀鸣,也不要学秋蝉对着寒月悲啼。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半部分写清贫自守的生活,后半部分转为积极向上的劝勉,表达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诗中"寒日晖晖弄疏樾"等写景句生动传神,"莫随铩翮卧穷巷"等比喻贴切有力,既有隐逸情趣,又充满激励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