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观壁间画

天地本好生,治乱何终始。杀机当既钟,佳兵者咸是。

悲哉涂地功,沾沾群自喜。如公岂其人,夫诚不得已。

画图满壁间,诛戮何累累。无乃神意伤,眷然不忍视。

吁嗟俎豆徒,所夸抑末耳。天地曷以充,顽儒曷以起。

是中非偶然,在此不在彼。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关帝庙壁画上的战争场景,探讨了人性与战争的深刻矛盾。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对战争的反思
诗人开篇就点出"天地本好生"——大自然本是爱护生命的,但人类却陷入治乱循环的杀戮。壁画上密密麻麻的诛戮场景,连神明都不忍直视。这里用"沾沾自喜"讽刺那些以战功为荣的人,就像现代社会中那些崇尚武力却忽视生命价值的人。

2. 关公形象的深意
诗中"如公岂其人"说的是关公并非好战之徒,打仗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嗜杀之人,而是为正义不得不战的无奈。就像现代社会见义勇为者,暴力只是最后手段。

3. 超越表象的智慧
最后诗人说重要的不是表面供奉(俎豆),而是领悟其中精神。"顽儒"指死读书的人,暗示单靠书本不能振兴世道。就像今天很多人追求形式上的成功,却忽略了精神内核。

全诗用壁画引发思考:当我们崇拜英雄时,真正该学习的是其不得已而战背后的仁义精神,而非暴力本身。这种对武力荣耀的警惕,对生命本质的尊重,在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