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面对残破古迹时的感慨和创作困境,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写景:诗人看到清风亭边断裂的石碑和褪色的壁画,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他猜想这里曾经一定是个气势非凡的地方("山高气似虹"的比喻既写实景的雄伟,又暗指过往的辉煌)。
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自己现在文思枯竭("笔头涩"),面对如此清幽的景致,却写不出相配的好诗句,因此感到遗憾。这里的"清风"既是实写亭间微风,也暗喻高洁的文人品格。
全诗妙在:
1. 用残碑与才思的对比,展现古今文人的隔空对话
2. "恨无好句"的坦诚反而成就了好诗句,体现文人真性情
3. 清风既是景物也是品格象征,一语双关
诗人没有刻意炫技,而是用最直白的语言道出每个创作者都经历过的困境——面对美好事物时表达不出的焦虑,这种真实感正是打动人心之处。
米恁
米恁,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孝宗淳熙末知滁州(明万历《滁阳志》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