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四首 其三

不必翻金匮,何须校石渠。
科条唐代典,刀尺汉人书⑴。
后世应知我,时人莫起予。
祈天无厚望,更予十龄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典籍和繁琐学问的厌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说:我不需要去翻那些皇家藏书(金匮、石渠),也不用研究唐朝的典章制度或汉朝的文献(刀尺汉人书)。这里用"科条"和"刀尺"形容这些典籍的刻板繁琐,暗示作者对这些死板学问的排斥。

中间两句很有意思:后人应该会理解我的想法,但现在的同行们(时人)就别来指点我了。这既带着自信,又透着对当下学术圈的不满。

最后两句是朴实的心愿:我不求老天给我多大福分,只求多活十来年。这种接地气的愿望,反而比那些宏大志向更显真挚。

整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知识分子对繁琐学问的反思,对真实生活的珍视。没有华丽辞藻,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就像现代人厌倦内卷,想要回归生活本真一样,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