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根针的平凡一生,却暗藏人生智慧。
开头说针是用坚硬铁块打磨成的,却在丝绸布料堆里度过一生——这里用"铁"和"丝绸"的对比,暗示再刚强的人也要学会柔软处世。就像针虽然坚硬,但它的价值在于能柔软地穿梭于布料中完成工作。
后两句特别有趣:小孩子把针敲弯做成鱼钩,钓到鱼就煮鱼汤喝。这里藏着两层意思:一是说物品的价值在于如何使用(针可以缝衣也能钓鱼),二是暗喻人生要懂得变通——针被改造后反而获得了新的价值,就像人遇到困境时换个思路可能柳暗花明。
全诗妙在用日常小物件,讲出了"刚柔并济"和"灵活变通"的人生道理。针的两种用途,恰似人生的两种选择:可以保持原样做缝补工作,也可以改变自己开拓新天地。最后"钓得鱼儿便作羹"的烟火气,更让这个哲理显得朴实动人。
裘万顷
裘万顷(?~1219)南宋诗人。字元量,号竹斋,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历仕吏部架阁、大理司直、江西抚干,性至孝,有节操,有诗集行世,其诗清婉流利,描绘却颇有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