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古代学者在病中写下的自嘲之作,用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对功名利禄的看淡。
前四句像是在说:虽然大家都在忙着校订典籍(三馆指古代国家图书馆),我却意外获得了偷闲的机会,把闲情寄托在笔墨之间。就像没用的臭椿树会被木匠嫌弃,杀猪技术不精的人也会把刀收起来——暗示自己能力有限,正好躲开了繁忙的工作。
中间四句用生活细节写闲适:冬天有腌菜配饭(园官菜指官府菜园种的菜),朝廷发的年终羊肉也省了(博士羊是古代官员福利)。这些粗茶淡饭反而让他觉得比从前吃公家饭(素餐)更心安理得。
最后两句最有趣:他开玩笑说现在每天都能分到御膳房的好菜(大疱珍膳),其实是反话,指自己生病反而能吃到好伙食。全诗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智慧,生病休假反而让他摆脱公务烦恼,享受简单生活的快乐。这种苦中作乐的豁达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