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长期在外漂泊的人(齐东客)准备启程去云南(滇南)的故事。前四句说他虽然已经在山东待了很久,但为了投奔一位贤明的主人(可能是朋友或赏识他的人),不惜再走万里路去云南。
五六句写出发前的场景:行李已经收拾好等着出发,送别的酒宴从月初喝到月底("朔日"指农历初一,可能是夸张说法,表示喝酒时间长)。
接下来四句是感慨:男人活在这世上真不容易,整天为吃穿发愁。朋友水村(可能是诗中提到的"育斋")家里有良田,本可以过安稳的隐居生活,但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最后两句用生动的画面结束:饯别的蜡烛都快烧完了("烛屡跋"),公鸡已经开始打鸣拍翅膀,天快亮了,暗示离别在即。
全诗写出了古代读书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的无奈,既有对朋友的羡慕(有田可隐居),也透露出自己不得不继续漂泊的辛酸。语言朴实,但把离别的不舍和为生活所迫的惆怅表达得很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