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廉官员受到百姓爱戴的场景,充满人情味和现实意义。
前两句用"鹤发州民"(白发苍苍的当地老人)挤满使车(官员的车驾)的画面,生动展现了百姓对这位官员的深厚感情。"人人自说受恩初"通过百姓们争相讲述自己如何受到恩惠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这位官员确实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天下无冤气"的夸张说法,暗示这位官员治理有方,百姓不再受冤屈。最后"乞为邦君雪谤书"(请求为这位地方官洗刷诽谤)的请求,既表达了百姓的担忧,也反衬出这位官员可能正遭受不公正的诽谤。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百姓与官员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联系。官员真心为民办事,百姓知恩图报主动维护,这种良性互动正是理想中的官民关系。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片段,既赞美了清官,也寄托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