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洛下(一作阳)闲游

汉庭重少身宜退,洛下闲居迹可逃。
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
诗携綵纸新装卷,酒典绯花旧赐袍。
曾在东方千骑上,至今躞蹀马头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闲居洛阳时所作,展现了他从官场退隐后的豁达心境和闲适生活。全诗用对比手法,将过去的官场荣耀与如今的自由生活并置,充满自嘲与洒脱。

前四句是人生选择的对比:朝廷喜欢年轻官员,自己这把年纪该退休了;在洛阳闲住正好避开官场纷扰。当年跟着同僚上朝时已是个老丑模样,如今趁着春光喝酒放纵反而更显豪迈——这里用"老丑"自嘲,用"粗豪"自夸,反差中见真性情。

后四句通过两个生活细节展现现状:写诗要用彩色装帧的新卷轴,喝酒时穿着昔日官袍典当换钱——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把象征身份的官袍换成酒钱,既说明生活清贫,更显示抛弃虚名的洒脱。最后两句突然扬起:想起当年率领千骑的威风,如今虽闲居,但骑马的傲气还在马头上扬着呢!这个结尾妙在把退休说成主动选择,保持精神上的高贵。

全诗就像老友聊天,用"老丑""典袍"这些接地气的词,把退休生活写得有滋有味。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我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的从容,以及"官袍不如酒钱实在"的透彻。白居易用日常小事说透人生智慧:真正的体面不在身份,而在活出自己的味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