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有功十六首 其九

边城杨柳路傍垂,折取长条欲赠谁。不若寄将明镜去,为曾照我鬓如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城游子的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写边城路旁的杨柳枝条低垂,主人公折下柳枝却不知该送给谁。这里用"折柳赠别"的传统意象,暗示主人公身处异乡、无人可送的寂寞。柳枝本是古人送别的信物,如今却只能徒然握在手中。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不如把明镜寄去,因为这面镜子曾照见过自己斑白的鬓发。这里巧妙地把"赠柳"转为"寄镜",通过镜子这个意象,既交代了自己年华老去的事实,又含蓄地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虽然不能相见,但愿对方知道自己的现状。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鬓如丝"的白发与柔软的柳枝形成对照,用两种不同的"丝"将青春逝去与离别之苦绾合在一起。没有直接说思念,却通过折柳、寄镜的动作,把深沉的情感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