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大人得隙地于孤山为菊香小青两女士修墓并建兰因馆其上为夕阳花影楼楼左为绿阴西阁以祀小青右为秋芳阁以祀菊香先是为明女士杨云友修墓于智果寺因以祔祀遍徵海内题咏裒为兰因集端亦赋四律 其一

郑家娇婢解吟诗,和靖风流想见之。
遗址误寻高菊涧,前身应是谢芳姿。
踏青春访琼姬墓,飞白宵题玉女碑。
更乞茂漪书一过,簪花楷法妙临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翁大人在孤山为两位才女菊香和小青修墓建楼的故事,充满了对才女的追思和文人雅趣。我用大白话拆解一下:

1. 前两句说"郑家丫鬟都会写诗",用这个典故比喻两位才女像林和靖(宋代隐士诗人)一样风雅。就像现在夸人"这家保姆都是大学生"来衬托主人家的文化气息。

2. 三四句有点小误会:人们把墓址搞错了(把高菊涧当成小青原址),但没关系,因为两位才女本就是谢道韫这样的才女转世。就像今天网红打卡地可能不是真古迹,但大家觉得意境到了就行。

3. 五六句描绘扫墓场景:春天踏青时来看琼姬墓,晚上借着月光题写碑文。"飞白"是书法技法,说题字像王羲之写《洛神赋》那么美。

4. 最后求卫夫人(东晋书法家)再题字,夸她的字像"簪花小楷"一样秀美。就像现在请书法大师题匾额,还要夸一句"这字能当字帖"。

全诗妙在把修墓这事写得风雅不哀伤:选址误会成了雅事,扫墓变成文艺活动,连题碑都成了书法表演。通过历史典故(郑家婢女、谢道韫等)把两位才女捧到文化偶像的高度,展现了古人"把生活过成诗"的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