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小松吴宝鼎砖拓本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武昌材瓦以朽腐,太初宫畔昭明居。

昭明楼阁高千丈,不作卑宫神禹想。尔时陶尽公卿,此日遗文搜嵻崀。

黄金斑斓车耳失,小篆犹存一十一。遥知鼛鼓偏荒村,木梯浮江非所恤。

苍苔碧藓吹东风,烧砖比玉坚相同。紫盖黄旗俱寂寞,荒凉铜雀大河东。

铜雀之研几春秋,此砖幸未经雕锼。江南春归花草稠,共醉田间聊以支吾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一块古砖的拓本,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建筑命运,揭示了繁华易逝的道理。

前四句用"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典故,暗示武昌的繁华已成过去。接着描写武昌宫殿的木材腐朽,太初宫旁昭明太子的居所也只剩遗迹。诗人感叹当年昭明太子建造高楼时,哪会想到要效仿大禹的简朴作风。

中间部分写现在文人四处搜寻文物,这块砖上的小篆字迹还依稀可辨。遥想当年建造宫殿时,劳役之苦无人关心,运送木材的艰辛也被忽视。如今砖块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固如玉石。

最后诗人对比不同朝代的结局:象征东吴的紫盖黄旗早已消失,象征曹魏的铜雀台也荒废在黄河边。这块砖幸运地没被雕刻成砚台,保留了原始模样。结尾以江南春景作结,似乎在说与其追忆往昔辉煌,不如把握当下,在田间把酒言欢。

全诗通过一块古砖,串联起多个历史片段,表达了"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的深刻感悟。诗人用具体的文物见证抽象的历史变迁,让读者在怀古幽思中体会人生真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