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高东溪二首 其一

凿泉莫太深,太深井难汲。
登山莫太高,太高顶难立。
山顶仰可观,井渊俯可挹。
那知鸿鹄飞,海杳⑴无消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凿泉”和“登山”两个行为,表达了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

首先,诗人提醒我们,凿井不要太深,因为太深的井水难以汲取;登山也不要太高,因为太高的山顶难以立足。这里,诗人用“井”和“山”作为比喻,告诫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适度,不要过分追求极端,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难以实现目标或陷入困境。

接着,诗人提到,站在山顶可以仰望天空,而站在井边可以俯视深渊。这两句话暗示了不同的视角和高度带来的不同体验。山顶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天空,而井边的视角则让我们感受到深渊的神秘。这里,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诗人提到“鸿鹄”飞翔,却没有人知道它们飞向何方,大海的深处也杳无音讯。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未知的感慨。鸿鹄象征着高远的志向,而大海则象征着无尽的未知。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虽然我们可能怀有远大的理想,但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预知最终的结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比喻和意象,传达了为人处世的适度原则和对未知的敬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平衡,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同时也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保持敬畏之心。

陈景肃

陈景肃,字和仲,漳浦(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知仙游县。迁知南恩州。召为知制诰,以秦桧故不拜。改知台、湖等州。二十五年桧死,复知制诰。卒,谥廉献。有《石屏撷翠集》,已佚。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