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远离喧嚣、在宁静亭院中感悟人生的场景。
开篇"脱迹尘嚣外"直接点明主题——逃离世俗纷扰。就像现代人周末去郊外散心一样,诗人通过"悠然寄北亭"表达出找到心灵栖息地的轻松感。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环境之美:平静的池塘像擦亮的镜子,远山如同几枚青螺。这些比喻简单却传神,让读者能立即在脑海中构建出画面。随后笔锋一转,从写景转为抒情,"身世惊残梦"暗示现实生活的压力,而"行藏忌独醒"则道出在世俗中保持清醒的孤独感。
结尾两句是全诗精华,提出"真正的智慧在于享受闲适,不必刻意追求深奥的道理"。就像现代人常说"简单生活就是幸福",诗人用"惟闲即近道"表达了相似的生活哲学,认为静心体会生活本身,比钻研深奥典籍更能领悟人生真谛。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包含对生活的思考,传递出一种超脱物欲、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缓解焦虑、寻找内心平静仍有启发意义。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