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三

策杖入深山,纡迂蹊径窄。
越洞复攀岩,副此探幽癖。
忽见鹤发人,相窥自林隙。
兀坐木石间,手画先天易。
举步欲相就,荆榛碍行屐。
迂回路几条,相距已咫尺。
丘壑犹宛然,其人乃白石。
仙踪何杳矣,对此空怅惜。
回首暮烟凝,林深日已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进山寻幽探秘的奇妙经历,充满神秘色彩和人生哲思。

开篇写主人公拄着拐杖进入深山,道路曲折狭窄,穿过山洞、攀爬岩石,满足自己探访幽静之地的爱好。这里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寻幽的艰辛与乐趣。

接着出现戏剧性一幕:突然看见一位白发老人从树林缝隙中窥视。老人安静地坐在乱石间,手里画着"先天易"(可能指《易经》或某种神秘图案)。这个形象很有冲击力——深山、白发、画卦,构成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

当主人公想靠近时,荆棘挡住了去路。短短几步路,明明近在咫尺,却绕来绕去无法接近。这个细节很有深意,暗示人生中很多看似触手可及的事物,实际上可能永远无法真正得到。

最精彩的是结尾的转折:山水依旧,老人却变成了一块白石。这个魔幻的变化让整首诗从写实转向玄幻,白发老人可能是仙人化身,也可能是主人公的幻觉。无论是哪种解读,都表达了"可遇不可求"的怅惘——美好的事物就像仙踪一样,转眼即逝。

最后以暮色降临收尾,加深了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整首诗就像一场亦真亦幻的深山奇遇,用具体可感的画面(拐杖、荆棘、白石、暮烟)传达出玄妙的人生感悟:有些美好注定只能远观,强求不得。这种意境既空灵又接地气,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