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宾虹山水册》感兴

天意厚中华,处处佳山水。
黄翁丹青手,收入画箧里。
墨积千万层,力透十匹纸。
张弛宗宋元,援笔摄精髓。
陶冶转洪钧,步趋俗可鄙。
撑肠五车书,行程十万里。
天吴欲腾波,山灵喜知己。
泰岱与匡庐,精蕴献至美。
笔挽新安秋,墨染岳云起。
展卷走蛟龙,古拙肯向迩。
抚琴未动操,众壑齐响矣。
缅想解衣时,盘礡独凭几。
目击空骊黄,斫垩尽披靡。
踌躇顾八荒,道成遑论技。
此道非小道,艰苦良有以。
不见画史中,英挺寥无几?
董巨元四家,华原营丘李。
松江病凄迷,枯刻吴门累。
清湘差可人,四王画奴尔。
陵迟逮黄翁,振衰起颓委。
天马独行空,逸响震凡耳。
缣楮遍九州,是卷毫芒比。
在昔闻公名,高山徒仰止。
今朝若识荆,对此名迹喜。
咫尺势万千,卧游从兹始。
宁著谢公屐,何事舟楫理?
恍然湖山间,悠悠天随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赞美黄宾虹的山水画册,表达了对这位画家艺术成就的崇敬之情。全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宾虹画作的神韵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欣赏画册时的感受。

开头说"天意厚中华,处处佳山水",意思是中华大地得天独厚,到处都是美丽的山水。黄宾虹用他高超的画技,把这些美景都收入画中。诗中用"墨积千万层,力透十匹纸"来形容黄宾虹用墨的厚重和笔力的强劲,说明他的画作气势磅礴。

中间部分说黄宾虹学习宋元时期的绘画传统,但又不拘泥于前人,能够创新。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画作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真实的自然感受。诗中用"泰岱与匡庐"(泰山和庐山)来代表名山大川,说这些山水好像遇到了知音,把最美的一面展现在黄宾虹的画中。

后面部分将黄宾虹与历史上其他画家比较,认为他超越了前人,像"天马独行空"一样独树一帜。诗中提到董源、巨然、元四家等古代名家,但认为他们的画作或有不足,而黄宾虹的画作能"振衰起颓",振兴了山水画艺术。

最后写作者欣赏画册时的感受。虽然以前就听说过黄宾虹的大名,但真正看到他的画作时还是感到惊喜。画中的山水虽然只在咫尺之间,却气势万千,让人仿佛能卧游其中。欣赏这些画作,就像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漫游山水,又像唐代隐士陆龟蒙(天随子)那样悠闲自在地徜徉在湖光山色之间。

整首诗通过对黄宾虹画作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艺术欣赏带来的精神享受。诗中用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典故,但都服务于表达对黄宾虹艺术成就的敬佩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