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开阔壮丽的自然画卷。前句"野色更无山隔断"用大白话说就是:眼前这片原野的景色毫无遮挡,连一座碍眼的山都没有。后句"天光直与水相连"更妙,说的是阳光直接洒在水面上,天空和水面都亮堂堂的连成一片,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
诗人站在月波楼上远眺,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震撼的视觉效果。没有用任何生僻字,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自然,但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极强的画面感。这种写法特别高明——不用刻意堆砌华丽辞藻,光靠精准的观察和平实的表达,就能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那水天相接的壮观景象。
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两个"无"字(无山隔断、直接相连)把视野的辽阔感写活了,让人读着读着心胸都不自觉地开阔起来。这种把宏大景观写得如此亲切自然的本事,正是古代优秀诗人的拿手好戏。
滕元发
(1020—1090)婺州东阳人,初名甫,字元发,以字为名,更字达道。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开封府推官、盐铁户部判官。神宗初进知制诰、知谏院,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州、定州。数言新法害民。坐妻党犯法,黜知池州,徙安、筠、湖三州。哲宗时再知郓州,值岁饥,赈济流民。徙真定、太原府,治边有方,号称名帅。卒谥章敏。有《孙威敏征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