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身处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奈。
前两句用两个典故来比喻自己的处境:
1. “瘴云未免钟仪絷”:钟仪是春秋时被囚禁在异国的楚国人,这里比喻自己像钟仪一样被困在遥远的地方(可能是南方瘴气弥漫之地),无法回到故乡。
2. “夜雨应怜范叔寒”:范叔是战国时穷困潦倒的谋士,这里用“夜雨寒”的意象,形容自己像范叔一样孤苦无依,生活艰难。
后两句直接抒发情感:
3. “尚有慈闱年九十”: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慈闱指母亲),已经九十高龄,自己却无法陪伴在她身边。
4. “空挥客泪落江干”:只能徒然地站在江边流泪,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以及无法归去的痛苦。
全诗的精髓:
- 通过历史人物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困境和孤独。
- 最后两句用最朴实的语言,直击人心,尤其是对母亲的牵挂,容易引起共鸣。
-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也有对亲情的热切渴望,读来令人动容。
魅力所在:
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遇,但“思乡”“念亲”是永恒的主题,普通人也能从中感受到类似的情感,比如在外打拼的艰辛、对家人的愧疚等。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