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峻极峰

欲上嵩高第一重,芒鞋竹杖趁云踪。双林迥出三千界,二室晴开六十峰。

玉女几曾逢汉武,石坛不复继唐封。凭临未敢舒长啸,恐破天池走卧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嵩山峻极峰的所见所感,充满仙气和豪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踏着云雾攀登嵩山最高峰,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登山姿态。"趁云踪"三个字尤其传神,仿佛诗人不是在地上走,而是踩着云彩向上攀登。

中间四句写登山时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引发的联想。"双林"可能指山中的寺庙,"三千界"是佛教用语,形容世界广阔,这里用来表现山势高峻,仿佛超脱尘世。"二室"指嵩山的太室山和少室山,"六十峰"则展现群峰耸立的壮观景象。接着,诗人联想到神话传说:汉武帝曾在嵩山遇见玉女(仙女),而唐代皇帝也曾在此祭天封禅。但这些辉煌往事都已成过去,如今只剩寂静的石坛,让人感慨时光流逝。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站在山顶,本想放声长啸抒发豪情,却又怕惊动了天池里的卧龙。这里的"卧龙"可以理解为潜伏的龙,也可能暗指隐居的贤士。这种克制反而让诗意更显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的威严,也透露出诗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把现实登山和神话想象结合,既有壮阔的山景描写,又有深沉的历史感怀,最后以敬畏自然收尾,读来既豪迈又含蓄,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