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出自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译文杨子主张一切为自己,如果拔下一根汗毛能够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做。墨子主张兼爱,就是磨光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他就去做。
注释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杨朱。取:采取,实行。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墨子。兼爱: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形容不辞辛苦,舍己为人。
赏析杨子主张“为我”,孟子不赞成,墨家讲“兼爱”,孟子认为这是无父无君,杨子的“为我”和墨家的“兼爱”都是“执一”之道,是“举一而废百”,因其对真正的中庸之道有所损害。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两个极端例子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杨子的故事就像现代社会中某些极度自私的人——哪怕只让他拔一根头发丝就能帮到全世界,他也坚决不干。这种人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就像守财奴连一粒芝麻都不愿分给别人。
墨子的故事则像现代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哪怕从头顶到脚底都磨破皮,只要对大家有好处,他都会拼命去做。这种人有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心,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完全不顾个人安危。
这两种态度像硬币的两面:一个活成了孤岛,一个活成了蜡烛。现实中大多数人处在中间——既不会像杨子那样冷漠,也很难像墨子那样彻底奉献。但这句话的价值在于让我们思考:当"利己"和"利他"冲突时,你愿意付出多少?就像现在看到路边倒地的老人,是假装没看见,还是冒险去扶?这种选择里藏着我们对世界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