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出自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译文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膘肥体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注释庖:庖厨房。厩:马棚,泛指牲口棚。莩:同“殍”,饿死,饿死的人。

赏析孟子认为,执政者自己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人民群众却在挨饿受冻,是极大的犯罪,之所以会出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现象,是因为像梁惠王一样的统治者不作为,不施善政。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厨房里堆着肥美的肉,马棚里养着膘肥体壮的马,可是老百姓却面黄肌瘦,野外甚至有人饿死——这简直是带着野兽来吃人啊!

作者用强烈的对比画面揭露出社会的不公:
1. 一边是权贵们奢侈浪费(肥肉、肥马),一边是百姓连饭都吃不上(饥色、饿死),像两个极端的世界被拼在同一幅画面里。
2. "率兽食人"这个比喻特别狠——把剥削者比作野兽,他们享受的每一分奢华,其实都是在啃食老百姓的血肉。
3. 短短四句话像四记耳光,没有直接骂人,但通过事实对比,让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感到愤怒。

这种批判手法在今天依然适用:比如看到富豪挥霍无度而穷人捡剩饭,或者某些人公款吃喝而山区孩子吃不上午饭时,这句话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它提醒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永远取决于如何对待最弱势的群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