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现代解析
这句诗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用"已经忍受了十年漂泊无依的生活"开篇,像在说一个长期流浪的人终于找到临时落脚点。后句用"勉强挪到一根树枝上休息"的鸟雀作比喻,生动展现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核心魅力在于:
1. 用"伶俜"(孤独漂泊)和"栖息"(短暂停靠)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人生的动荡与无奈
2. "十年"与"一枝"的时空对照,凸显漫长挣扎后获得的微小安定
3. "强移"二字透露出不甘心却又不得不妥协的复杂心态
就像现代人常说"漂了这么多年,总算有个临时落脚处",诗人用树枝上的小鸟比喻,把这种"暂时安顿却仍不安心"的感受写得既形象又深刻。字里行间藏着对命运的抗争与妥协,让每个为生活奔波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