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出自 唐代 杜甫 《望岳》

译文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注释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裂开。眦:眼角。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赏析诗人见泰山迷人的景色,心胸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着迷的神态,展现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高山景象,用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震撼人心的自然力量。

"荡胸生曾云"是说:站在高山上,层层云雾从山腰升腾而起,仿佛直接撞击着人的胸膛,让人感到心胸被激荡。这里用云雾"撞击胸膛"的夸张手法,既表现了山势之高,也传递出人被自然震撼时那种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真实感受。

"决眦入归鸟"描写:诗人极力睁大眼睛(眦是眼角),看着飞鸟归巢的景象。这个"决"字用得极妙,既像是要把眼角瞪裂般专注,又暗示了飞鸟划破天空的动感。鸟的归巢与人的凝望形成动静对比,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
1. 用身体感受写景:不是简单描写云雾和飞鸟,而是通过"撞胸""瞪眼"等身体反应,让读者身临其境
2. 动静结合:升腾的云是缓慢的,疾飞的鸟是快速的,一静一动间展现了大山的生命力
3. 以小见大:通过云、鸟这些细小事物,反衬出泰山的雄伟——正因为山极高,云才会在"胸前",鸟才会显得那么小

诗人通过这些鲜活的意象,不仅画出了泰山的壮美,更表达了人在面对自然奇观时那种既震撼又敬畏的复杂心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