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雨中孤鸟徘徊的生动画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画面感极强
就像用镜头拍下的动态场景:冷雨淅沥中,一只离群的鸟不断鸣叫寻找同伴("相呼失"),它想飞落到寒塘边休息,却又犹豫不决("欲下迟")。这种迟疑不定的状态,让人仿佛看见鸟儿在雨中瑟瑟发抖的样子。
2. 双重困境的巧妙表达
诗人通过鸟儿面临的两种困境——找不到同伴的孤独(相呼失)和不敢落脚的犹豫(欲下迟),把动物本能写得充满人性。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既渴望同伴又害怕危险时的矛盾心理。
3. 以景写情的典范
表面写鸟,实际在写人。那种在寒冷环境中孤独无依、进退两难的感觉,正是很多人遭遇困境时的真实写照。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孤独",而是用雨中孤鸟的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
4. 文字的音乐美
"暮雨"与"寒塘"形成寒冷潮湿的氛围,"相呼"与"欲下"两个动作形成呼应,读起来就像雨声般滴滴答答的节奏,即使不看解释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凄凉美感。
这种写法就像现代电影中的空镜头——不需要旁白解释,一个雨中的孤鸟镜头就足以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孤独心境,充分展现了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崔涂
崔涂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才子传》说是江南人,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