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永遇乐·投老空山》
译文站在停云高处,谁知我老来投闲惟静,不问世间万事。
注释心眼:指心底,内心。
赏析词人发誓归隐之后誓不再理会闲事,寄希望于“万事不关心眼”,欲以超然物外来摆脱落职闲置的愤懑难平和百无聊赖。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站在云雾缭绕的高处,这世上没人真正懂我。我就像个看透一切的老头子,世间纷扰都入不了我的眼。"
精髓在于三个层次:
1. "停云高处"——用高山云雾营造出遗世独立的画面感,就像一个人站在远离尘嚣的地方
2. "谁知老子"——带着点自嘲和傲气,既说没人理解自己,又暗示自己像道家老子一样通透
3. "万事不关心眼"——不是真的漠不关心,而是经过世事沉淀后选择的精神过滤,把烦心事都挡在视线之外
这种生活态度特别能引起现代人共鸣:
- 像极了当代人想逃离996、躲进深山民宿的心理
- 传递出一种"你们卷你们的,我自岁月静好"的洒脱
- 用高山云雾作比喻,比直接说"我不在乎"更有诗意和画面感
本质上是在说:当你看过足够多的风景,经历够多的事情后,就会学会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