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出自 《偈五首·其四》
译文竹影扫阶,尘土是不会动的;月亮被映到了潭底或苕水之中,却不在水面留下痕迹。
赏析此句说明用竹影去扫台阶的话,那尘土是除不去的,水面宁静,能映照万物,却没有痕迹,教导人们世间万物都是虚幻,不能因为这些虚幻的事物起心动念,应缘接物,不着一物。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充满禅意的自然画面,用极简的笔触道出深刻的哲理。
前半句"竹影扫阶尘不动"像一组电影镜头:月光下竹枝随风摇曳,影子像扫帚一样掠过台阶,但台阶上的尘土却纹丝未动。这里用"动与不动"的对比,暗喻外在纷扰与内心宁静的关系——世界再喧嚣,真正通透的人能保持内心如尘埃般安定。
后半句"月穿潭底水无痕"更显精妙:月亮倒映在潭水中,看似穿透了潭底,实则水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揭示了一个辩证道理——最深刻的影响往往不着痕迹,就像真正的智慧总是润物无声。水中的月亮看似真实存在,实则只是幻影,暗指世间许多执念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投射的倒影。
这两句诗的精髓在于:用肉眼可见的自然现象,比喻肉眼看不见的人生境界。竹子、台阶、月亮、潭水都是寻常之物,组合起来却让人突然领悟——真正的修为不是刻意追求,而是像竹影拂尘、月映寒潭那样自然天成。它提醒我们:面对生活的波澜,既要像台阶上的尘土不为外物所动,又要像潭水般澄澈,如实映照万物而不留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