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出自 宋代 葛长庚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译文又是暮春时节,面对脉脉斜阳,伫立无语。

注释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赏析此句诗意凄凉哀婉,总览全篇主旨,情景交融,“又是春将暮”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所有的情思、愁绪全凝聚在人物深沉的眼神里,深刻地展示出词人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的心境。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一个暮春时节的傍晚场景,用简单却充满画面感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又是春将暮"——
"又"字悄悄点出重复的无奈,像在说"春天又要过去了,和往年一样"。这种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不需要直接说"我很难过",通过季节轮转就自然带出来了。

"无语对斜阳"——
画面感极强:一个人静静站着,面对西沉的太阳,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这里的"无语"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可能是孤独,可能是感慨,也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沉默。斜阳的光线本身就带着淡淡的哀愁,和人的沉默相互映衬。

整句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最普通的自然景象(暮春、夕阳)做情感的容器
2. "又"字像一声轻叹,把个人体验变成人人都会有的共鸣
3. 留白艺术:不说透的情感反而让读者能代入自己的故事

就像我们现代人看到秋天的落叶会突然伤感,古人面对将尽的春天和西沉的太阳时,那种对时光易逝的怅惘是相通的。诗人把这种人人都能感受到但说不清的情绪,用十个字凝固成了永恒的瞬间。

葛长庚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