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出自 唐代 岑参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译文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

注释汉月:汉家的明月,借指故乡。乡泪:思乡的眼泪。费:一作“损”。

赏析此句描写了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诗人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活泼的人格,显得别有情致;“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突出了行程的艰难。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身在他乡的游子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漂泊在外的艰辛。

“汉月垂乡泪”可以理解为:游子抬头望见月亮(汉月,即故乡的月亮),不禁流下思乡的泪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团圆和故乡,这里用“垂”字形象地表现了泪水无声滑落的画面,让思念更显沉重。

“胡沙费马蹄”则刻画了在异域(胡沙,指北方或边塞的风沙之地)长途跋涉的辛苦。马蹄在沙地中艰难前行,既写实又暗喻游子漂泊的疲惫与无奈。

整句诗通过“月亮”和“风沙”的对比,把柔软的情感和艰苦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游子内心的孤独与坚韧。语言简洁,画面感强,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