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的宁静画面,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深厚的情感。
"东岩富松竹"是说东边的山岩上长满了松树和竹子。松竹在中国文化里象征坚韧品格,这里用"富"字形容,既说明植物茂密,又暗含精神财富的意味。诗人不用"长满"而用"富"字,让景物顿时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
"岁暮幸同归"讲的是年末时分,诗人欣慰地与这些松竹一同归隐山林。"幸"字透露出一种满足感,把松竹当作知己伙伴,仿佛它们也在等待诗人归来。这里的"同归"不是简单的回家,而是找到了心灵归宿的深层喜悦。
全句最妙的是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完全融合。松竹不只是风景,更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映照;岁末的归隐也不只是时间节点,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找到心灵安宁的圆满。诗人用最朴实的山间景物,道出了中国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简单生活中获得内心的富足。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