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三个历史典故,道尽了英雄美人的悲壮与战争的残酷:
1. "美人自刎乌江岸"讲的是项羽和虞姬的故事。项羽战败时,虞姬为了不拖累他,在乌江边自刎殉情。这里用美人的决绝,反衬出英雄末路的凄凉。
2. "战火曾烧赤壁山"说的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熊熊战火烧红了整座山,短短七个字就让人看到古代大战的惨烈,无数生命在战火中灰飞烟灭。
3. "将军空老玉门关"描绘镇守边关的老将。在荒凉的玉门关,将军熬白了头发,等来的却是壮志未酬的遗憾。"空老"二字特别扎心,道尽军人报国无门的无奈。
三句话像三幅历史画卷:第一幅是血色浪漫,第二幅是烽火连天,第三幅是壮志难酬。诗人用最精炼的文字,把权力、爱情、战争这些永恒主题都装了进去。每个典故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但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新的力量——让我们看到再轰轰烈烈的人生,最终都逃不过历史的尘埃。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