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出自 两汉 卓文君 《怨郎诗》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自然场景,把石榴花和冷雨的相遇写得生动又耐人寻味。

1. 画面感强烈
"红似火"让人立刻想到五月石榴花开得正艳,红彤彤一片像火焰在燃烧,充满生命力;而"冷雨浇花端"突然切换到冰凉雨点打在花瓣上的特写,一热一冷的对比让画面瞬间鲜活起来。

2. 情感的反差
前句的热烈欢喜(石榴怒放)和后句的突然打击(冷雨摧花)形成强烈反差,就像人生中"刚要高兴就遇到挫折"的常见状态,容易引发共鸣。

3. 拟人化的巧妙
用"偏遇"这个词,仿佛石榴花是个兴冲冲打扮好的人,偏偏被老天捉弄,让自然现象有了人情味。这种写法让读者更能代入情感。

4. 留白的艺术
诗句没有直接说"花被雨打凋零了",而是用"浇花端"留下想象空间——可能是花朵颤抖着抵抗风雨,也可能是花瓣被打落的瞬间,让读者自己补全画面。

这种写法之所以经典,在于它用最简练的语言同时完成了写景、抒情和说理:既准确描绘了自然现象,又暗含人生无常的哲理,还带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淡淡惋惜。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著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