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出自 唐代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译文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注释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赏析此句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绘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给人一种开阔、壮观的感觉,诗人内心激荡着开朗奋进的喜悦心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天地间的浩荡气势。

"山随平野尽"是说连绵的群山逐渐消失,眼前突然展开一片平坦的原野。就像坐车穿过隧道后突然看见开阔的平原,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视觉冲击。

"江入大荒流"展现大江奔腾的动感,江水毫无阻挡地冲向无边无际的荒野。这个"入"字特别生动,仿佛让我们看见江水像一条巨龙,一头扎进苍茫天地间。

两句诗通过"山退场"和"江登场"的对比,形成强烈的空间感:纵向的山峦消失,横向的江流展开,一退一进之间,把读者视线从近处引向无穷远方。这种写法不需要华丽辞藻,单凭精准的空间调度就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诗人用最简练的笔墨抓住了旅行中最震撼的瞬间——当山川退去,天地突然变得无比开阔时,那种既渺小又自由的感觉。这正是诗句历经千年仍能打动现代人的原因:它道出了每个人面对壮丽自然时共通的惊叹。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