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

出自 宋代 周邦彦 《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

译文风雪刚刚停息下来,水乡更增添了暮寒的景象。

注释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赏析词人写景抒怀,描绘了一幅风雪初停、水乡暮色中的寒冷景象。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的生动画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画面感极强:前五个字"风雪惊初霁"像电影镜头——风雪突然停了(霁),天地还留着惊愕的寂静,仿佛风雪自己也意外于这场停歇。后五个字"水乡增暮寒"则转向触觉,暮色中的江南水乡,停雪后湿冷感反而更刺骨了。

2. 矛盾中的真实:看似不合理——雪停了应该暖和,为何"增暮寒"?其实这正是生活经验:融雪时吸收热量,加上水乡湿度大,体感反而更冷。诗人精准捕捉了这个反常识的细节。

3. 动静结合:前半句"惊"字带着风雪骤停的动势,后半句"增"字却让寒意悄悄蔓延,一动一静间形成张力。就像我们突然从喧闹进入安静环境时,反而会更敏锐地感受到细微变化。

4. 情感投射:表面上写景,实则暗示心境。可以想象旅人经历风雪跋涉后,短暂喘息时反而更觉孤寒,这种物候变化与心理感受的同步,正是古诗常用的"以景写情"手法。

整句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观察(雪停、降温),通过精准的动词(惊、增)和空间对比(开阔雪景VS逼仄暮色),把自然现象写出了生命感,让读者既能看见画面,又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湿冷与孤寂。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