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出自 宋代 晏几道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译文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
注释弄:演奏乐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赏析此句写弹奏乐曲,“哀筝”二字感情色彩极为明显,曲为“湘江曲”,化用舜及二妃的典故,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一位弹筝人演奏《湘江曲》的场景,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用"哀筝"开篇,就像现在说"一把忧伤的古筝",瞬间为全诗定下深情基调。弹奏者拨动琴弦("一弄"),演奏的是关于湘江的曲子。这里妙在诗人不说"弹奏",而说"写"——琴声仿佛在用音符作画,把湘江的碧波荡漾("湘波绿")都"写"进了旋律里。
最精彩的是"声声写尽"这个表达:每一个音符都像画笔,层层叠叠地勾勒出湘江水的绿意。我们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琴弦震颤间,碧绿的江水在音波中荡漾开来。这种把听觉(琴声)转化为视觉(碧波)的手法,就像现在电影里配着音乐出现的画面,让抽象的琴声有了具体的色彩和形态。
整句诗把音乐、情感和自然景象完美融合,就像一位艺术家同时用声音、色彩和情感在创作,让读者既能听到哀婉的琴声,又能看见湘江的碧波,更能感受到演奏者寄托在旋律中的深沉情感。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