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出自 唐代 张九龄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现代解析

这句话用现代语言可以理解为:“忙忙碌碌却说不清自己在忙什么,被生活推着走又到底能做成什么呢?”

它直指现代人常见的两种困境:
1. 盲目奔波(滔滔不自辨)
像被卷入洪流一样停不下来,却说不清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比如熬夜加班却忘了为何而忙,刷手机停不下来却感到空虚。

2. 无效努力(役役且何成)
机械地应付琐事,看似勤恳却难有实质收获。就像原地踩油门,车轮打转却无法前进。

精髓在于警醒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状态。提醒我们:
- 偶尔停下自问:“我究竟在为什么而忙?”
- 警惕“假充实”,避免沦为生活的工具人。

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正是它直击人心的魅力。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