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场景:诗人偶然遇见一位以捡橡子为生的贫苦老妇人,内心深受触动,眼泪不知不觉打湿了衣裳。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它的动人之处:
1. 画面感极强:用"逢橡媪"三个字就勾勒出老妇人佝偻着捡橡果充饥的辛劳形象,橡子本是牲畜饲料,人要靠这个维生,其贫困程度不言而喻。
2. 情感传递巧妙:"不觉"二字最妙,说明这种悲伤是自然涌现的,不是刻意为之,反而更显真实动人。就像我们突然看到路边拾荒老人时,那种猝不及防的心酸。
3. 留白艺术:不直接写老妇人多苦、自己多同情,而是用"泪沾裳"这个细节让读者自己体会,就像电影特写镜头,比直白的说教更有感染力。
这种写法启示我们: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是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引发共鸣,而不是空喊口号。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外卖小哥在暴雨中奔波、环卫工在寒冬劳作时,那种瞬间涌上心头的感动,正是类似的体验。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