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传递了绝处逢生的深刻哲理。
前半句"青山缭绕疑无路"像电影镜头:层层叠叠的青山云雾缠绕,让人以为走到了死胡同。这种场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比如工作遇到瓶颈时那种"山重水复"的迷茫感。诗人用"疑"字巧妙点出:看似无路更多是主观错觉。
后半句"忽见千帆隐映来"突然转折:正当绝望时,江面上突然隐约出现点点白帆。这个"忽"字充满戏剧性,就像生活中灵光乍现的转机。千帆的壮观景象与先前的困顿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希望往往藏在视线之外。
全诗精髓在于:困境中保持希望的智慧。就像开车时被山体挡住视线,但只要继续前行,转角就可能遇见新风景。诗人把这种人生体验融入山水,用"视觉错觉-意外发现"的对比,教会我们:看似绝境时,不妨换个角度,转机可能就在云雾之后。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