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驿站的生动画面,用最朴实的自然景物传递出宁静悠远的美感。
“槲叶落山路”像用树叶铺成的金色地毯:山路上厚厚堆积的槲树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让人仿佛看见旅人脚下卷起的叶片,听见秋天特有的声响。这里没有直接写秋风,但落叶的动态已经暗示了山风的轻抚。
“枳花明驿墙”则是突然跳入眼帘的亮色:土黄色的驿站墙头,几簇洁白的枳树花格外醒目。这个“明”字用得巧妙,既写出白花映照墙壁的视觉对比,又透露出旅人蓦然发现这抹亮色时的惊喜。驿站本是人来人往的嘈杂之地,但此刻在自然景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安宁。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只是像用手机随手拍下两个镜头:一个俯拍铺满落叶的山径,一个特写墙头绽放的野花。但就在这一远一近、一黄一白的画面组合中,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闲适趣味,以及发现细微美好的愉悦心情。这种不刻意说教,让景物自己说话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