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 唐代 杜甫 《春夜喜雨》

译文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注释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万物受到春雨的滋养。

赏析此句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见细雨润物的欣喜之情,赞扬了春雨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的是春雨悄悄降临的场景:夜晚微风带着细雨无声落下,轻柔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诗人用最平凡的雨景,传递出两层深意:

1. 自然之美:没有电闪雷鸣的夸张,春雨像会体贴人似的,选在人们安睡的夜晚降临,用微小却持续的力量滋养生命。这种"不打扰的温柔"恰恰展现了自然界最动人的馈赠方式。

2. 人生哲理:诗人其实在隐喻真正的关怀和影响——最好的教育像夜雨浸润土壤,师长潜移默化的引导比说教更有力量;最深的感情如细雨润物,往往藏在日常细节里而非轰轰烈烈的表达。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智慧,正是诗句穿越千年的魅力。

全诗妙在将自然现象转化为生活启示,用"看不见的温柔"提醒我们:世间最珍贵的影响,常常发生在静默之中。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