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 《论语·为政篇》
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注释不惑:遇事能明辨不疑。逾矩:超越法度。
赏析此句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慨和总结,此句可以视为描绘人生成长、成熟六个阶段的标志。
现代解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用年龄分段讲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状态:
15岁:就像初中刚毕业的年纪,开始主动钻研学问,不再是被家长逼着学习。这阶段的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
30岁:相当于现代人读完博士刚工作几年,这时候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自己独立的事业和价值观,不再需要完全依赖父母。
40岁:人到中年经历丰富,对各种人生问题都有了清晰判断。就像职场老手不会轻易被忽悠,对自己要走的路十分坚定。
50岁:年过半百后开始理解,有些事情人力难以改变。就像现代人说的"学会与自己和解",明白哪些该努力,哪些要顺其自然。
60岁:退休前后的年纪,听到不同意见也能平和接纳。就像开明的长辈,即使年轻人想法不同,也能耐心倾听理解。
70岁:到了随心所欲的晚年,但行为依然自然合乎规范。就像资深艺术家,看似随意的作品都符合专业标准,达到"自由不越界"的境界。
这段话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年龄刻度,说透了人一辈子成长的本质——从主动学习开始,经历能力积累、心智成熟,最终达到内心自由与外界规则的和谐统一。每个现代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人生阶段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