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出自 唐代 李贺 《老夫采玉歌》

译文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注释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

赏析此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委婉含蓄,对官府的恨隐藏在字里行间。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现代语言来理解,可以拆解为两层含义:

1. 字面画面:蓝溪的水似乎"讨厌"活人,而一个死去千年的人,灵魂还在怨恨着溪水。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溪水写得像有情感一样,既神秘又带着怨气。

2. 深层含义
- "厌生人":暗示这条溪水可能吞噬过生命(比如溺亡事件),或者环境险恶让人不敢靠近,所以连溪水都"嫌弃"活人。
- "千年恨":用夸张的时间跨度,强调某种悲剧的深刻性。可能是冤屈、意外或战争带来的死亡,让逝者的怨念历经千年不散。

诗的魅力在于用20个字就构建了一个阴森又有故事感的场景:
- 矛盾冲突:溪水与人类、生与死的对立
- 悬疑感:不直接说发生了什么,却让人脑补出历史悲剧
- 画面感:仿佛能看到幽蓝的溪水和飘荡的怨魂

这种写法比直接说"这里死过人"更震撼,让自然景物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情绪的载体。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