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出自 魏晋 陶渊明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人生中两个重要阶段的困境,用简单却有力的语言道出了命运的坎坷。

“弱冠逢世阻”说的是男子二十岁成年时(古时称“弱冠”),本该意气风发,却遭遇了外界的重重阻碍,可能是战乱、贫困或社会动荡。这里让人感受到青春理想与现实打击的强烈反差。

“始室丧其偏”指三十岁成家立业时(“始室”指刚建立家庭),又遭遇失去配偶的痛苦(“偏”指另一半)。短短五个字,透露出中年时家庭破碎的沉重打击。

精髓在于:诗人用最简练的文字,抓住人生关键节点上的典型挫折——年轻时被现实打压,中年时又失去至亲。这种“双重暴击”的描写,让普通人也能联想到自己生命中类似的无奈时刻,产生共鸣。

魅力在于:不煽情、不抱怨,只是平静陈述,反而让苦难显得更深刻。就像现代人说“刚毕业就失业,刚结婚就离婚”,用对比突显命运的残酷,但古诗的表达更含蓄有力。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