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出自 宋代 苏轼 《送子由使契丹》

译文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注释清禁:皇宫。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

赏析诗人希望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接着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沙漠中回望京城明月,又想象自己魂牵梦萦的杭州湖山春色的场景。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感受它的魅力:

1. 时空的魔法师
诗人用"沙漠"和"清禁月"(皇宫的月亮)瞬间带我们穿越千里,从荒凉的边塞到繁华的京城。就像现代人用手机拍下沙漠照片时,突然看到屏保上的家乡月亮,那种强烈的对比让人心头一颤。

2. 思念的显影液
"湖山应梦武林春"像一部脑内小剧场:杭州的西湖山水(武林是杭州古称)在梦中自动播放着春天影像。这种不说"我想家",却用梦境画面来表现思念的手法,比直白抒情更打动人。

3. 人生的双面镜
诗句暗含现代人熟悉的"围城心理":在沙漠想京城,在京城可能又怀念江湖。这种永远在别处的怅惘,就像今天我们总在加班时向往旅行,旅行时又惦记工作,道出了人类永恒的矛盾心境。

整句诗的美在于用具体画面代替抽象抒情,让读者通过"沙漠月"和"湖山梦"的镜头,自己体会那种复杂情感。就像好的电影镜头,不需要解说词也能让人共鸣。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