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

出自 唐代 王维 《华岳》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
连天疑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祇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震撼人心的意境。

"西岳出浮云"——西岳华山高耸入云,山顶的云朵像是从山体里生长出来的一样。这里用"出"字巧妙打破了静态画面,让云和山产生了动态联系,仿佛山是有生命力的云朵制造机。

"积翠在太清"——层层叠叠的苍翠山色倒映在清澈的天空中。"积翠"二字用得极妙,把满山草木的浓绿写成可以堆积的实物;"太清"指天空,却用"清澈"来形容,让人感觉天空像透明的水晶容器,盛着华山倾倒的翠色。

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
1. 视角独特:不是平视或仰视,而是采用"上帝视角"俯瞰,同时看到山巅的云和天空映出的山色
2. 色彩碰撞:白云与翠绿形成清爽的配色,像一幅水墨画
3. 动静结合:云"出"是动态,翠"积"是静态,让画面活起来
4. 大小对比:巨大的华山与轻盈的浮云,厚重的翠色与透明的天空,产生视觉张力

诗人用最简单的文字组合,让我们仿佛看到华山之巅云雾缭绕,又透过云隙看见整座山的翠色倒映天穹,这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双重景象,正是诗句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