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出自 魏晋 陶渊明 《饮酒·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只高飞鸟儿的身影和诗人的思绪,用简单画面传递深沉情感。

我们可以拆解为两层理解:
1. 表面意思:鸟儿发出清亮的鸣叫声飞向远方,它飞去又飞回的身影显得犹豫不舍。就像我们看见一只白鹤在晚霞中盘旋,叫声穿透云层,似乎想离开又频频回头。

2. 深层含义:诗人借鸟写人,表达我们共同的生活体验——
- "厉响思清远":就像现代人听到火车鸣笛会想起远方,鸟鸣触发了诗人对纯净远方的向往
- "去来何依依":捕捉到那种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就像当代年轻人既想奔赴大城市又眷恋家乡

最妙的是诗人用"依依"这个叠词,让人立刻联想到:
• 柳枝随风摇摆的柔态
• 孩童拉着母亲衣角的依恋
• 毕业季学生在校门口徘徊的身影

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正是诗句的魅力所在。它把抽象的人生况味,浓缩成可见的飞鸟意象,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故事。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