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现代解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
“甲子两周今日尽”中,“甲子”代表六十年(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60年为一个循环),“两周”就是两个甲子,也就是120年。这里并不是真的说过了120年,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强调时间漫长,仿佛一生已经走到了尽头。
“空将衰泪洒吴天”中,“空”字点明了徒劳无功的悲凉——眼泪流尽,却无法改变什么;“衰泪”是衰老之人的泪水,暗示诗人已至暮年;“吴天”指江南的天空,可能暗示诗人身处异乡或回忆往昔。
整句诗的精髓在于:用时间的漫长(甲子两周)与生命的短暂(今日尽)形成强烈对比,再以“空将衰泪”的无力感,传递出一种对命运无法抗拒的苍凉。诗人没有直接说“我老了,很悲伤”,而是通过时间的意象和流泪的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人人都会面对时光无情、壮志未酬的遗憾。
这种表达的魅力在于:用具体的事物(甲子、泪、天空)承载抽象的情感(时间、衰老、孤独),让读者从画面中自然体会到人生的况味,比直白抒情更耐人寻味。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